学院新闻

践行“敢担当、有作为,守初心、担使命”——文学院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“闪光”人物系列报道
发布时间:2019-11-11  作者:  分享到:

学榜样、践初心”。“榜样”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,一把标尺。无论是张富清杨善洲、黄文秀等先进典型,还是王海莺、王凌等身边的榜样,都是文学院全体党员能够学习的“榜样”。与此同时,在我们的身边,还有着许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、践行初心的榜样,他们身上的“闪光”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。

敢担当——杨华:“身为党员,就应该为大家多做些事情”

学院成立之初,百事待兴,除了教学、科研工作之外,各个系部还要承担党建、工会、育人等诸多琐碎的工作。而作为承担全校数十个班级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大英教研部,还面临着教学工作量大、女性教师比重大等具体的困难。这种情况下,系部工会小组组长这项工作,就成了一个“烫手山芋”。

就在这样的情况下,杨华老师却站了出来。她主动表态自己愿意去为大家多服务,并努力做好这份工作;同时她与教研部的老师们充分沟通,获得大家的信任与支持。客观来讲,身为副教授的杨华老师,不仅承担着更多的教学工作量,同时还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与课题,并有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任务。但是,杨老师却毅然接受了这份责任、这份担当:“身为党员,就应该为大家多做些事、多服务点。”这是杨华老师说的一句最真挚的话。

最终,杨华老师不仅成为大英一部工会小组组长,更当选为院工会女工委员。她用自己的行动,向我们诠释了,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“敢担当”!

大英第一教研室工会开展主题活动(左侧蓝色外套为杨华老师)

有作为——“创客联盟”领路人陈红

近年来,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专业、学科竞赛,并争取获得好成绩,是学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。然而,作为一所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学院,我们天然面临着很多困难,这也导致成绩不甚乐观。如何去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,进而取得良好的成绩,就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。

实践证明,此项工作的推动,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。新闻传播系的陈红副教授,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,以及系副主任、党支部书记等工作的情况下,却能够主动抽出时间帮助学生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。针对学科竞赛,陈老师不仅指导多个团队完成项目与作品,还积极地做好“组织者”——大广赛、学院奖、陕西公益广告大赛、“讲好中国好故事”,凡是涉及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竞赛,陈老师都是“了如指掌”;针对学院一直较弱的“大创”和“互联网+”,陈老师牵头建立了“创客联盟”,吸收了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数十位同学,做了非常多的有益尝试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陈老师的默默付出中,近年来各种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竞赛上,我们获得了多次国家级、省部级大奖。特别是连续两年获得A类赛事“大广赛”国家级二等奖、三等奖,实现学院“零的突破”;在创新创业项目上,也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共产党员陈红老师却一直表示,这是一名教师的应尽的职责。她用自己的付出,向我们诠释了,什么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“有作为”!

文学院学生在大广赛颁奖现场(左二为陈红老师)

守初心——“海归”辅导员杨钰琳

在学校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评选中,文学院的“长安街巷有故事”团队获得了“优秀团队”的荣誉称号。这也是文学院成立之初第一个获得荣誉称号的优秀团队。荣誉的获得,除了学生们出色的社会调研之外,也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,而团队的指导教师杨钰琳,也获得了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的荣誉。

和刚刚成立的学院一样,文学院的辅导员队伍是由几个十分青春而有活力的年轻人组成的。这其中,去年才参加工作、年龄最小的90”杨钰琳老师最为特别。硕士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的她,是一名“实打实”的“海归”。多数像她一样学历背景的人,都会选择在教学或者科研岗位,但杨钰琳却选择了辅导员的岗位,并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投入巨大的热情与心血。特别是像暑期实践这样的工作,杨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假期,从团队组建、项目策划到开展实地调研实践的开展,再到实践报告的撰写,杨老师无不亲身参与,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。

面对所取得的成绩,共产党员杨钰琳老师却表示,荣誉并不重要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、牢记自己当初投身学生工作的初心才更重要。她用自己的工作,向我们诠释了,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“守初心”!

“长安街巷有故事”社会实践队实地开展调研(右二为杨钰琳老师)

担使命——科研工作硕果累累

科研工作是学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。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,对学院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推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,也是一所大学、一个学院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使命。成立之初的文学院,更是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成绩。而成绩的取得,不仅仅是学院领导干部的责任,同样是每一位教师、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担当的“使命”。

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学院在科研方面捷报频传。科技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蕙副教授申报的《中国书法艺术译介中书法术语英译研究》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。这是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上的首次突破,是外语学科历史上第一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也是文学院成立之后所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。而且在省社科的评审中,学院有8项课题获批2019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立项,立项数再创新高。特别是在文学学科组中,文学院共获批5项,是全省文学学科组立项数(共33项)最多的单位,也是文学院在本项目评审中首次超过传统综合高校。

王蕙老师组织科技翻译研究中心教师开展学术讨论(右为王蕙老师)

而在科研平台的建设中,学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。在省教育厅举行的省重点研究基地发展建设评审答辩会,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会评,仅差一分得优。这样优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共产党员吴妍妍老师和基地其他老师在过去几年中不求名利、深耕科研默默的奉献与付出。

吴妍妍老师带领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开展学术讨论(中为吴妍妍老师)

百尺竿头思更进,策马扬鞭自奋蹄。以王蕙老师、吴妍妍为代表的全院教师,在出色地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,潜心造学,不断在科研工作中取得进展与突破。他们用自己卓越的成绩,向我们诠释了,什么是共产党员的“担使命”!

除了以上的几位老师,在文学院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,比如学识渊博的程建虎老师、风趣幽默的敬晓庆老师、学生眼中“超级温柔”的雷华老师、“双肩挑”的何璐老师等等,他们身上的“闪光”点照亮了文学院,也必将带给文学院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。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能够践行“敢担当、有作为,守初心、担使命”的优秀教师,文学院也一定会在教书育人、科学研究中,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。

文/王嘉 图/各系、部、中心提供 审核/朱晋中

Baidu
map